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科研經費使用和科研項目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公司首席專家張錦嵐: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
“建議明確《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的適用范圍,為技術要求高、研制周期緊、涉及渠道多的科研項目和人員‘松綁’減負?!比珖舜蟠?、中國船舶集團公司首席專家,第719研究所黨委委員張錦嵐提出建議。
張錦嵐長期從事科研工作,他對過于復雜、嚴格的項目經費編制、驗收手續深有感觸?!?b>項目立項申報階段需要制定經費預算,對未來的科學活動進行具體詳細的預測。有時候需要細致到一個傳感器、一副手套,這不符合科學研究不確定性的規律。項目驗收階段,往往出現預算未詳盡規定而導致超范圍的研究內容成本無法認定、科研項目結余資金留用困難等問題。科研人員疲于應對,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p>
他建議,加快制定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實施細則,為科研項目“松綁”減負,進一步簡化預算編制程序,賦予科研單位和人員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為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破除體制機制束縛。
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科研管理亟需從資金約束向提供服務改變。
“目前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在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與科研本身脫節的問題?!苯衲耆珖鴥蓵?,全國政協委員敖虎山十分關注科研管理的情況。
敖虎山觀察到,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在科研經費使用管理與科研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對政策的解讀較為簡單,缺乏細化指南。二是只注重財務評審結果,較少聽取專業人員的意見。三是項目放出去就不再過問,未能為項目承擔單位提供更多服務。四是臨床醫務人員科技創新積極性不高。
由此導致科研經費使用難、項目驗收難、科技創新緩慢,不利于高效使用科研經費和改善科技創新環境。
為在科技主管部門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敖虎山提出5項建議:
一是用好國家政策??萍贾鞴懿块T要提高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用工匠精神研讀并推動科技政策扎實落地。
二是要提高科技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加強對分管領域專業的學習與掌握。
三是要增強服務意識。主動了解項目實施進度和存在的困難,將僅看資金約束,轉變為項目承擔單位提供更多的服務。
四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鼓勵科技創新。摒棄單純以經費使用進度來衡量項目成敗的做法,建立科學的成果認定考核方法,包括投入的技術、人員等、實際需求的變化、對標準規范的重新詮釋與研究、國際比較等。
五是要鼓勵臨床醫務人員從事科技創新。建立激勵機制,讓大量經驗豐富臨床醫務人員愿意并有條件從事科技創新,研發更多有利于群眾健康的藥品、設備和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政策持續支撐 破除科研成果轉化乏力等藩籬。
打破科研人才創業阻礙
“今日之中國,已經到了從并跑向領跑轉變的關鍵期,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從0到1的突破,進一步解決'缺芯少核'的困擾,這一過程中,需要系列政策支撐,并形成制度安排……”,胡成中代表在建議中提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去年底發布的《2021年度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不容忽視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的《2020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則表明,2020 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4.7%,其中,企業44.9%,科研單位僅11.3%,高校更是只有3.8%。
胡成中代表指出,雖然國家為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了很多政策,但從實踐來看還存在政策落地難、“科研創富”社會氛圍不夠、成果轉化配套支撐乏力等問題。
胡成中建議,相關部委出臺政策要“一管到底”,要鼓勵科研人員以成果自主或參與企業經營,科研成果轉化后創造的經濟效益要給科研人員合理的報酬。事實上,科技成果從轉化到飛入百姓家庭,是需要企業借助商業化手段來推動的??蒲腥藛T可提取的成果轉化收入比例可以根據整個“成果產生-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貢獻度,以公平合理的原則動態確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加強長期穩定支持,提升科研經費使用效率。
加強長期穩定支持,不僅可以提升科研經費使用效率,減少科學家用于申請項目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減少重復性研究,避免出現關鍵難啃的硬骨頭無人問津的局面。問題的關鍵是哪些是國家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只有充分論證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全國一盤棋進行整體戰略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優勢才能得以體現。
此外,對于參與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人才,要分類管理、分類評估,不能“一刀切”。對于年齡的限制也應該根據學科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數學、物理學科,年輕非常有優勢,但在農業領域,經驗很重要,年齡可以適當放開。此外,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對于年齡也應該有不同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力:明確定義基礎研究,在資源配置與經費分配上給予切塊支持。
很高興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基礎研究。加強基礎研究的呼聲可謂由來已久,但我發現,人們對基礎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解。究竟什么是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包括興趣驅使的自由探索和應用導向的研究。對于后者的重視遠超過前者,以致前者的空間不斷被壓縮。
我建議,在相關重要科技政策文件中明確定義基礎研究,清楚表明支持興趣驅使的自由探索,并在資源配置與經費分配上給予切塊支持;不斷完善科技評價體系,鼓勵長期堅守,構建有利于自由探索的研究生態;加強科普宣傳,準確介紹基礎研究的內涵和意義,保護、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熱情。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賦予科研人員高度的自主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要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
這些信息釋放著極強的信號,十分振奮人心?;A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科大訊飛承擔了首個國家認知智能重點實驗室,在人工智能的高級階段不斷探索。在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中,我認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強調企業家精神,推動有科學家精神的企業家和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同時,原始創新要立足長遠,且應賦予科研人員高度的自主權。相信未來科學家能夠更加專注于科學研究,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將被進一步激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科技委副主任胡勝云:探索職稱評定、薪酬分配向為單位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者傾斜的機制。
過去一年,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探索了職稱評定、薪酬分配向為單位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者傾斜的機制,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熱情,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同時,經費包干制帶來的重大變化充分賦予科技團隊自主權,大大推動創新工作的開展。以前經費一旦批復,項目都是固定的,在具體使用時較為不便。如今,項目執行是目標導向,項目負責人有權決定經費使用,確保把錢用在刀刃上。同時,在經費使用時,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提供后勤保障,科研人員得以全身心投入研制任務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在基礎研究領域,如何營造一個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安心、潛心、舒心搞研究的環境至關重要。
在基礎研究領域,如何營造一個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安心、潛心、舒心搞研究的環境至關重要。當前,科技工作者還會被一些繁文縟節影響,在許多評估、評比上仍然要花費很多精力,急功近利、學風浮躁等現象依然存在;在學科建設方面,難以直接應用的純基礎研究往往很難得到真正重視;在評價體系方面,算“工分”、比經費、數論文等過于重視數量的做法,不區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不區分學科領域的現象,都依然存在;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的科學性,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施大寧:建立健全尊重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
首先,要加快構建高效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研管理體系,優化重大科研任務管理模式,加強創新資源統籌,改進資源配置方式,最大限度集聚各方優勢,形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整體合力;其次,要堅持以質量、績效和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建立健全尊重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再次,要探索知識價值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采取更加靈活的薪酬制度,為潛心科研提供穩定保障。此外,還要深化科教融合,集中力量開展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加快基礎性學科和緊缺型人才培養,面向未來涵養科技創新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國家對于基礎研究的支持要保持多樣化的水平,對純基礎研究要更寬容一些。
要保證有一定比例的人做自由探索?!斑@時候,國家投入的相當于是帶有風險性的長期投資項目,這部分資金往往不會太多,但會把網撒得開一些。作為‘長線投資人’,瞄準的是未來的機會收益?!?/p>
而事實上,這些收益并不僅僅停留在成果本身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上?!皩A研究的投入勢必能對人才、團隊的培養和儲備起到積極作用,還有利于國際交流,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敝苤液吞寡?,如果忽略了這些,我們對基礎研究的評價和衡量就會變得狹隘。
周忠和強調,“國家對于基礎研究的支持要保持多樣化的水平,對純基礎研究要更寬容一些。”